文化中国行丨粤韵绕梁扎根民间 粤剧春班好戏连台
2025-03-23 15:15:5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粤剧,也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流行于广东、广西和港澳地区最大的剧种,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春天,广东珠三角和粤西地区有“粤剧春班下乡”的传统,大大小小的粤剧团也迎来最繁忙的演出时段,粤剧名家新秀齐出动,蓝天为幕,村庄为台,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民间鲜活绽放。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就一起去演出现场看看。 在广东茂名电白区岭门镇山前村的广场上,距离晚上演出还有3个小时,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组装舞台,台下,已有村民早早前来“占座”。简单的后台化妆间,来自广州粤剧院的演员们正在认真地化妆,准备晚上的演出。 村民 赖翠仙:一年到头最盼的就是唱粤剧的那一天,非常热闹,到处张灯结彩。 夜幕降临,丝竹悠扬。台上,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正在领衔演唱粤剧《范蠡献西施》,台下,村民将戏台团团围住,场面热闹非凡。 村民 赖小: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大人小孩都爱看,而且很有喜悦感。有小时候的味道。 广州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团长 陈健超:戏曲的根在农村,今年的春班演出一共有50多场的演出,我们所带来的剧目都是老百姓非常爱看的经典剧目。演员的平均年龄大概是在38岁左右,最年轻的是“00后”才18岁,刚从学校毕业。 粤剧发源于佛山,被誉为“南国红豆”,以明清时期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等诸腔为基础,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它也是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在海外,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粤剧春班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每逢正月,珠三角和粤西地区乡下竞相约戏,形成“村村演大戏、处处锣鼓响”的文化盛况。时至今日,粤剧从题材、服装造型、灯光舞美上都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也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 粤剧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黎骏声:春班,重要的是这种文化的传承,让村民能够在春天这一段时间享受到、欣赏到高水平的一些粤剧节目。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