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早该撤了,这是绝大数网友的意见。如果说驻京办正正当当地干工作,发挥其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作用,谁也不会对其说三道四。可是,现如今的驻京办早已变质异化,恶名远扬。驻京办成了官员打通关节的“贿赂办”,权钱交易的“腐败办”,滥用私权的“特权办”,催生了一批腐败官员,也滋生了一批特权阶层。网友总结了驻京办的十大用途:陪吃陪喝,跑部钱进,通风报信;为领导办私事,为嫡系设金库,为升迁打掩护,为降职作庇护;购建北京房产,招商引资投资,遣上访组务工。驻京办成为了贪污腐败的温床。这样的驻京办要它干什么!
驻京办撤消了就万事大吉了吗?显然不是,驻京办可不是一撤了之的事情。因为驻京办充其量不过是供奉“佛爷”的庙,拆庙还得管佛爷!
各地纷纷设立驻京办图得是什么啊?不就是因为北京住着财神爷、土地爷、项目爷等等大大小小的“佛爷”吗!这些个佛爷手眼通天、权力无边,掌握着项目、资金的审批权、官员升迁的决定权。同样的项目、资金,给河南也行,给河北也行,就看谁跑得快、跑得勤、跑得力度大。没有驻京办,两眼一摸黑,谁也不认识,怎么去跑项目、跑资金、跑官帽。驻京办正是发挥着“跑部钱进”的重要纽带、杠杆的重要作用,为地方领导公难关、打缺口,为供奉“佛爷”找关系、铺路子。说白了,各地设立驻京办不为别的,就是为“佛爷”手中的项目、资金、官帽。跑来了项目、资金,那就是财源滚滚,那就是满盆政绩,那就是升迁的跳板。谁不想跑、谁敢不跑!
如果说驻京办撤消了,佛爷还在那儿摆着,撤消的驻京办还会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变着法地孝敬佛爷。光拆庙还是不够的,还得管佛爷,管住了佛爷就是管到驻京办的根子上了。
怎么管佛爷?其实不外乎三点:其一要加强监管审计力度。一些部委在项目、资金审批上随意性太大,几千万上亿元的项目想给谁就能给谁、想给多少就能给多少。管佛爷首先要加强项目、资金审批的审计监管力度,项目、资金给到那里,给多少,都得有一个“说法”,都得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其二要提高透明度。越是管钱管项目的部门,越是要提高政务公开的透明度,项目、资金批到什么地方、什么原因、批了多少、效果怎么样等等,全部向社会公开,把“实权部委”放到“玻璃房子”里,接受公众的监督。三是下放审批权力。一些项目、资金的审批权力,该下放的一定要下放、该放宽的一定放宽,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只要项目、资金审批权力下放下去,驻京办不用撤自己就会消失。
撤消驻京办是拆庙,管佛爷才治本!
' />驻京办,曾经是响当当的名字,皇城根下好乘凉,现在却要走向“末路”,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到底能否根除所谓的驻京办腐败现象?笔者的看法是,驻京办的撤留不过是一个伪命题罢了。
一项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公众对驻京办没有好印象,更有人总结“顶着政府的名头办公司”和“迎来送往”、“跑部钱进”成为驻京办的“三宗罪”。长期以来,驻京办就更成了制度腐败的符号。的确,作家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系列小说,将“改革精英”的财色腐败历程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而《瞭望》的多年“扒粪报道”,则通过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详细地揭露了驻京办现象的细节与走向,及其存在的腐败沉疴。
驻京办像是官场的大酱缸,蛆虫与飞蛾齐心,腐败与利益均沾,但是好歹驻京办总有块牌子可供纪委等部门查验真身,即使出了事也可以说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驻京办一旦撤销,谁又敢保证所谓的“跑部钱进”等现象不会以新的面目示人?
俗话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仅仅是简单的撤销,显然不能根本杜绝驻京办现象的再度发生。现在的问题是,驻京办本质上是游说集团,而只要有利益存在,就必然会有游说的出现。正如有学者指出,因为权力会对人们的权利、利益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任何时代的任何政府都会遭遇游说活动。
那么要想让驻京办的腐败现象绝迹,就必须尽可能让游说活动纳入到理性合法、规范管理的轨道上来。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用强有力的监管制约公权之滥用。人们关注的总是“不规范”的驻京办,却少有关注到“不规范”的部委;是先有“不规范”的驻京办,还是先有“不规范”的部委?显然是后者。
' />驻京办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汉魏时期叫“邸府”,明清演化为“同乡会”和“会馆”,新中国成立以后,“驻京办”变成了各省与中央各部门保持“上传下达”的纽带,在改革开放初期,“驻京办”在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驻京办”业务范围的拓展,“跑部向钱”、“截访维稳”、“拜门升官”成了“驻京办”的主业,“上传下达”的枢纽也渐渐的变成了滋生腐败的“沃土”,每年巨大的财政开支让中央不得不下达裁撤“驻京办”的行政命令。
面对着复杂的利益关系,驻京办其实并不是说撤就能撤的,“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地方官员自然还可以巧立名目,改头换面让驻京办“借尸还魂”。更何况,中央的文件还给“驻京办”留下了很大的空子可钻,《文件》规定“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地区、盟、州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确因工作需要,经所在省(区、市)人民政府核准后,方可保留。”
何为工作需要呢?“跑部向钱”不算工作需要吗?拦截上访不算工作需要吗?就算中央不认可这样的工作,那么驻京办也可改名“同乡会”,由一个政府机构变成民间商业会社就可以掩人耳目的“跑部向钱”,地方财政预算软约束和财政监管无效力让中央在整治驻京办问题上很难有所作为 ,裁撤驻京办的红头文件早晚都会变成一纸空文。
其实,驻京办滋生腐败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是“一刀切”的裁撤也绝非治本之策。官员腐败在世界各国国家都存在,如果因为部分行政机关的官员腐败就裁撤机构,那么我想用不了多少时间整个国家的行政机关就会被裁撤一空。腐败就像一个毒瘤,人体内一旦出现毒瘤就应该立刻手术进行割除,但是不能因为毒瘤附着在某个器官上就将这个器官也切除掉。
客观的说,驻京办在对外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推广文化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些地方特色菜肴,只能在当地驻京办才可以品尝得到,驻京办不仅可以为家乡人提供地方特色浓郁的佳肴,而且还有着独特的地方风情,很多漂流在外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在接待来宾上,驻京办一般都比星级酒店优惠得多,很多来京出差的人都会选择入住本地驻京办,不仅生活上便利而且价钱上也很低廉。
既然驻京办能为当地群众提供便利,为何中央一定要裁撤呢?这是因为驻京办能为当地群众提供便利,就同样能够为某些贪官污吏提供便利。群众入住驻京办是需要交钱的,但是某些地方大员来了却无需任何破费就能享受到五星级宾馆一样的服务,而这样领导接待费用最终都出自当地政府给驻京办的活动经费,反正“羊毛都是出自羊身上”来京出差的地方大员又何不享受一下呢?
地方财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上级查账也很难查处其中的猫腻,而政府财政计划有属于保密内容,人民无权查阅和监督,所以向驻京办这样的“福利”机构自然可以遍地开花,就算撤销了一个驻京办,还有千千万万个驻京办正在崛起,好刀应该用在刀刃上,整治腐败还是应该从制度上去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同事也应该让人民参与到财政审计中,有了人民群众的监督,那些贪官污吏自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任意妄为了。
对于想腐败的官员来说,裁撤驻京办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没有了驻京办他们可以堂而皇之的住进五星级宾馆,哪怕就算一个乡里来的领导来京开会也绝不会屈尊于三星以下的酒店。既然很难用行政的手段根除驻京办的腐败,莫不如将驻京办改制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地方政府不再负担驻京办昂贵的经费,同事驻京办也不再为地方官员提供免费的食宿,让市场机制去淘汰那些毫无存在意义的驻京办,这样就无需中央费神费力的去整治那些腐败的驻京办了。
驻京办仅仅是一个腐败的敷衍品,今天撤了这个明天还可以建另一个,无非是改一改名字罢了。根除腐败不是靠红头文件,也不是靠天天的政治学习,因为对一个“拜金主义者”来说,那些都是废纸。整治贪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度完善的法律严格规定官员的行为,而不应该只靠东窗事发后再亡羊补牢。缺乏监督的权利自然会滋生腐败,没有人民监督的财政预算也很难避免腐败,撤销驻京办仅仅是一个表象,公开财政审计才是治本之策。
' />“驻京办”火了《“驻京办”主任》,不过也许明天《“驻京办”主任》将成为“驻京办”的最后的记录和刻画。“搞不动的东西”终于被撬动了,诟病已久的“驻京办”终于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难怪痛恨腐败的百姓们会如此欣喜若狂。
可是“驻京办”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它的消亡真的就那么值得令人欣喜若狂吗?我想说的是:“驻京办”非但无过,反倒有功,而真正有罪的是“蛀京办”或者将“驻京办”变成了“蛀京办”的人。
诚如专家所言: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驻京办”在加强地区间协作、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置突发事件、维护首都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沟通上下”本来就是个很好的事情,它使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信息联通更加便捷。
可是事实上,“驻京办”之所以变成腐败的沉疴,关键问题出在这个“沟通”的东西随着年月的增长出了问题,“驻京办”会成为“蛀京办”,主要原因是因为“驻京办”“沟通”的内容已经由信息传达变成了权钱交易、由区间协作变成了拉帮结派,中央地方“沟通上下中央地方官员”变成了“互通有无”,弊之始也。
“驻京办”质变的过程始终都是权力和金钱在其中作怪,权钱交易以及权力的勾结让具有服务职能的“驻京办”变成了掮客,“驻京办”官员也变成了跑官、贿赂的跑堂。因此“驻京办”原罪不是因为他是地方在京城的“第二个政府”,而是腐败。
撤销“驻京办”固然是一种进步,信息的发达显然要淘汰这个沟通滞后的工具,可是“驻京办”撤消了,“蛀京办”能都撤销呢?这是个问题。腐败和色情产业的相同之处在于:只要嫖客和卖淫者还有需要,皮条客就永远有生存的空间。“驻京办”彻底撤离了,民间性质的“蛀京办”会不会出现呢?
因此,撤销“驻京办”虽然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进步,隐藏在地下的“驻京办”也许还将继续发挥皮条客的作用,无论是姓“公”还是姓“私”,腐败的根源不除,“驻京办”易撤,“蛀京办”难防。
'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政府机关、协会、国有企业和大学在内,目前各种“驻京办”超过1万家。1万家,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但是既然存在,“驻京办”就有合理的成分,“驻京办”为什么能存在,我们不仅要看它不合理的一面,更要看它合理的一面。
据一位在“驻京办”工作的朋友介绍,他们现在主要的工作不是以前所说的接待地方领导或亲属去北京玩乐,如果是这样,档次也太低了,现在去北京玩跟个旅行团又经济又方便。他们的工作有两大块,一个是跑项目,通过在“驻京办”工作,经常接触家乡在北京工作的领导和商界成功人士,再通过他们认识更多的朋友,找到更多的门路,把中央和部委的资金、企业引到家乡去。二是维护稳定。现在去京上访的人多,信访工作又是一票否决,因此一有苗头和可靠消息,他们就要四处出击,或堵或疏,把人安全地送回去,还不能让上级把信访工作的分数给扣了,影响到年底的考核。朋友说:“‘驻京办’真不是人干的,工作上困难多,经济上压力大,说出去名声还不好听,我们简直成了腐败的代名词。”
治理“驻京办”其实非常容易,换个名字就可以了,现在已经有一些驻京办挂上了“群众工作办公室”的牌子,或者叫“同乡会”什么的,等你以后下文件说不允许搞“同乡会”,我再换个牌子。笔者认为“驻京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根子恰恰是旧体制,拿中央和部委的项目和资金来说,大部分是在阳光下操作,但是有些却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谁跑得多送得多,谁得到的就多,你不跑不送,项目和资金自然一分钱得不到,用地方的“小钱”换中央和部委的“大钱”是许多“驻京办”的主要任务。
“驻京办”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它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集中反映出某种体制存在的弊端。与其花大力气治理“驻京办”,还不如实实在在地治理我们一些体制的弊端。
' />